用电负荷屡创新高,跨区域供电有新招 两大电网余缺互济保供应(经济新方位)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就像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商城”,不仅能保障重点时段电力安全供应,还有助于释放市场竞争活力。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的水电站位于南方区域,营销部主任周星感触很深:“水电站出力受流域来水影响显著,存在天然的丰枯期波动。在单一区域市场,丰水期‘电多卖不上价’,枯水期则‘有价难发电’,这种波动性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
“跨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让发电企业可以和更多负荷省份顺畅对接。”周星说,7至9月,企业完成的跨经营区电力交易量将超1亿千瓦时。
目前,国网和南网之间有两条电力输送通道,分别是从三峡送广东的江城直流和闽粤联网互送的云霄直流。但此前,通道利用频次少、规模小。拿闽粤联网工程来说,满载输送可达200万千瓦,但多数时候只用到三成左右。
网间通道互济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是什么?
先看调度。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副处长罗治强告诉记者,此前两网间缺乏常态化市场交易机制,电力互济主要以政府间协议、应急调度为主,“一线一议”“一事一议”,往来沟通协调耗时耗力。
不仅如此,由于缺少市场机制支撑,支援电量在后期需按传统计划模式下的“电量返还”方式进行处理,时常会出现返还电量时已经错过支援方高峰需求,或者支援方有需求但联络通道已无可用能力的情况。这既不能满足送受双方供需形势快速切换的客观需要,也不能体现市场化环境下电能的时间与空间价值。
再看交易。张显介绍,组织跨经营区交易需要做的前期功课极其复杂,既要精准评估电力供需平衡,又要实现两家交易平台间高效协同、互联互通,还要衔接好交易业务流程。此前,跨经营区交易的组织、发布与结算等没有政策依据,所以各方参与意愿不高。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发展研究部主任陈晓东介绍,国网和南网共同编制了安全校核、交易执行、交易结算、绿证划转等跨经营区交易业务流程细则。同时,推进技术平台对接,实现“一地注册、全国共享”,提升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的便利程度,降低交易成本。
根据《方案》,今年将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交易周期,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推动南方绿电送长三角、西北绿电送南方、蒙西绿电送南方等交易。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总体设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健全配套政策,推动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