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人辞职:“不挣钱”,经销商吐槽一件货只赚两元!老干妈怎么了?
在“断网”以后,老干妈反而在网络上获得大量曝光,各种猜测纷至沓来。据红星资本局2月17日报道,老干妈回应记者称,“公司的运营情况一切正常。”
2月中旬,记者赶赴贵州,实地探访老干妈的新旧工厂、辣椒种植基地。有老干妈员工告诉记者,和以前相比,来拉老干妈(产品)出去的车辆数量接近腰斩。还有员工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休息日增多,导致工资变相降低,甚至有人因为“老是休息,挣不到钱”辞职。
“老是休息,挣不到钱”
据红星资本局17日报道,和老干妈品牌一样,它的工人们也长时间处于“断网”状态。记者了解到,老干妈的工人是两班倒,每一班基本都是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且不允许携带手机进入生产车间内,工人要上网、玩手机,只能趁休息时间。
不过,如果主动为工人增加休息时间,受访的工人大多不愿意。有多名老干妈工厂的工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他们实行的上班制度是每月休息四天;不过,去年有一段时间,他们实行“上五休二”,这也让他们到手的工资降低了。
一名炒制工人称,他负责炒制辣子鸡(指风味鸡油辣椒产品),正常情况下到手工资应超过7000元。“去年有大半年的时间是‘上五休二’,扣五险一金后到手6000多元。”对于工厂调整上班制度的原因,有工人表示:“公司效益不好”。
老干妈工厂内的某位员工告诉记者,其在老干妈工厂工作的时间超过5年,轮换过不同岗位,“以前来拉老干妈(产品)出去的车,一天四五十辆车很平常,最多的时候百八十辆车都有,现在顶多二三十辆。”
目前,朝钢路两侧的老厂区已经恢复一个月休息四天的工作制度,但位于见龙洞地铁站附近的新厂区,“休息天数太多”仍然是工人们的苦恼之一。记者注意到,新厂区外的挂牌名字为“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老干妈品牌主体运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下称“春梅公司”),这里主要生产香辣菜、豆豉等产品。
2月12日,记者在探访新厂区时,正好遇到一位工人打算递交离职交接表,她在某车间负责选豆子。而在辞职原因一栏,她写了八个大字:“老是休息挣不到钱”。
一位工人的离职交接表
该工人去年10月12日入职,工作到今年2月。她对红星资本局抱怨说,“老让我休息,(年后)我来6天,让我休息2天了。”
不仅仅是该车间,香辣菜车间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位香辣菜车间的工人告诉红星资本局,今年1月11日,他们放假回家,正月十六(2月6日)回工厂报到,报到后又放假,收假回来上了两天班,车间再次放假,“现在是淡季。”
记者以求职者身份向春梅公司的人力咨询淡季放假过多的问题时,对方表示,该工厂前几年没有淡季,去年是因为疫情放假较多,今年会有所好转,“今年库存已经没了,全部发出去了,销量很好”。
收入狂跌,老干妈“老”了?
小编注意到,老干妈官方旗舰店抖音账号的第一条视频发布于2020年2月27日,主要内容是老干妈捐赠资金和食物驰援湖北。截至2023年2月18日,该账号的粉丝数为76.9万,一共发布789条抖音,累计获赞119.0万。最新的一条视频于2月10日更新。该视频表示,老干妈官方旗舰店每年热销上千万瓶,开播啦!
老干妈官方微博“老干妈风味食品”下一条内容也没有,显示“该企业资质未经过年审”,最新审核时间停留在2013年9月4日(未年审)。老干妈官方微信公众号“老干妈”,自2022年3月24日后便再无更新,最新一条推送的头条标题是《“老干妈”还是那个“老干妈”》,内容是经济学者马光远的一段视频讲话。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干妈几乎就是中国辣酱的代名词,曾长期占据着辣酱市场约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年销售一度突破50亿元。然而,2021年老干妈营收大幅下滑。根据“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老干妈2021年的营收总额约为42.01亿元,名列榜单第11位。而在2017年和2018年榜单中,老干妈还维持在第5位,之后开始滑落,直至2022年跌出前十。
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老干妈营收总额依次约为45.49亿元、44.47亿元、43.89亿元、50.22亿元、54.03亿元、42.01亿元。算下来,2021年,老干妈营收下滑约22.25%。一时间,关于“老干妈营收跌出贵州民企前十”“老干妈被年轻人抛弃”的话题引发外界关注。
事实上,这并非老干妈首次营收下滑。2014年6月,老干妈股权结构发生变更,陶华碧将个人仅持有的1%股权转交给次子李妙行(曾用名李辉),李妙行持股51%,李贵山(陶华碧长子)持股49%,陶华碧退居幕后。之后,2017年、2018年,老干妈营收连续两年下滑,直到2019年陶华碧回归后才又重新恢复增长。
据每日经济新闻2022年11月22日报道,记者采访了老干妈供应商、经销商以及贵州当地辣酱行业人士,探寻老干妈销售下滑的原因。多位业内人士的大致判断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干妈的销售,但去年的下滑背后,自身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若未来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或会制约老干妈发展的步伐。
成都某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内,做老干妈经销商已多年的王芳(化名)告诉记者,“做老干妈几乎不赚钱”。在去年举行的第106届全国糖酒会上,一位仲景食品销售人员也称:“老干妈确实是硬通货,但赚不到钱。”
老干妈的一位省级经销商胡雷(化名)向记者表示,“老干妈(公司)自身的利润率很低,只有个位数。而分销商赚得也很少,分销商一箱(24瓶)老干妈就赚了两块钱。”其说道,老干妈是走薄利多销的道路,这些年经销商也呼吁老干妈涨下价格,但最终只是在今年略微调整了一下。
“这么多年,老干妈的价格并没有太大的上涨。因此它给到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基本也是多年不变的。”有熟悉贵州当地的调味料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老干妈的终端渠道利润(率)仅15%~20%。这在同类产品中,几乎是垫底的存在”,但经销商也面临着人力、运营成本的上涨。
时代的变迁,侵蚀着经销商的利润率,摇摆了老干妈的经销模式,还带来了电商渠道这样的巨大冲击。“电商对老干妈线下销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线上做得好的一直在上升,目前行业80%的线下市场都放到线上来了。不只是老干妈下滑,很多(品牌线下销售)都在下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