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撂荒地到丰收田 从水稻示范田看如何端稳“中国饭碗”

美羊羊3周前商机资源2

从撂荒地到丰收田 从水稻示范田看如何端稳“中国饭碗”

新华财经广州8月26日电(记者孟盈如)在人多地少的广东,盘活撂荒地、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近年来,广东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金融协同”的综合治理模式,让沉睡的土地焕发生机,为端牢端稳“中国饭碗”增添更多“广东粮”。在广东江门的水稻示范田里,创新性的“保险+”模式正在成为守护“丰收田”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激活撂荒地 “沉睡田”变身“丰收田”

位于江门开平月山镇的PICC中国人保江门地区首块水稻种植示范田是广东治理撂荒地的一个缩影。连片的稻田铺展在大地上,微风拂过,颗粒饱满的稻谷压得稻秆微微弯下腰来……去年底,该块示范田迎来首年大丰收,亩产量达800多斤。而在此之前,这片180余亩的土地,曾因耕地肥力下降、灌溉设施薄弱,已撂荒多年。

转折始于2024年。江门人保财险联合开平市月山镇、江门市德稻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清淤河道、安装抽水泵解决“用水难”;用无人机飞防除草、农机深翻土地改善“土壤差”;建气象观测站、布土壤监测仪破解“看天吃饭”难题。

“在水稻种植示范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作为承接种植复耕的主体,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帮助当地粮食增产增效。”江门市德稻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王晓庭说。

在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的荒地变成了高产田。“今年亩产预计能超1000斤。”月山镇党委副书记叶绍聪表示,水稻种植示范田不仅有效改善了月山镇的土壤条件、实现粮食稳产增收,还提高了本镇粮食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据了解,撂荒地复耕复种后,当地农民收入增长1.5万元/人。在今年复耕工作下,早造粮食增产250吨,增收50多万元,复耕土地100亩折算年租金增加40000元。

从“撂荒地”到“丰收田”,广东整合政企社资源,综合运用政策、技术、资本等手段激活土地潜力,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

织密“防护网” “保险+”模式赋能稳产增收

被誉为“广东第一田”的台山都斛、赤溪等连片粮产区,是全省连片水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较高的片区。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在江门人保财险防灾减损项目专项资金支持下,台山市气象台全力推进“台山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项目”建设,项目设备服务范围覆盖台山都斛镇“广东第一田”附近50平方公里区域。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台山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周景文介绍,项目建成的多要素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土壤墒情、风力等15项数据。该项目通过手机安装的App可以及时给农户推送定点预报、台风路径等信息,使灾害预警响应时间缩短70%,成为农户手中的“农事军师”。

除了推进智慧气象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当地还依托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物联网虫情监测等,提升病虫害防控效果。“保险+科技+农服”模式变灾后补偿为全程风险防控,有效降低了粮食生产系统性风险,助力实现稳产增收,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构建“大屏障” 金融协同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从江门的稻田到全省的田间地头,“保险+”模式让粮食安全保障网越织越密,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早在2022年12月,广东人保财险联合广东农机农事服务联盟,在江门成立全国首家农业保险防灾减损服务中心、水稻生产应急服务中心。如今该模式已在全省复制推广至60个服务中心,涵盖水稻、水果、水产、蔬菜、生猪、森林等多个农业标的。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通过该模式投入农险防灾减损专项资金1.95亿元,落地防灾减损项目1007个,实现防灾减损超7.7亿元,受益农户361.14万户次。其中在水稻领域,累计执行防灾项目247个,投入防灾资金4265万元,受益农户110.86万户次,减损增效金额1.78亿元,真正实现“灾年不减收”。

从唤醒撂荒地到守护大粮仓,广东以组合拳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政府的有力引导、科技的深度应用、金融的有效协同、市场的积极参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缺一不可。以“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为核心的风险减量模式,不仅为广东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在复杂环境下端稳“中国饭碗”、践行“大食物观”贡献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广东方案”。

相关文章

农行浙江省分行:金融活水润“浙”里 绿色发展谱新篇

农行浙江省分行:金融活水润“浙”里 绿色发展谱新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浙江牢记嘱托,探索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已然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20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始终坚持为绿添金,...

从录取通知书读出农业为何吃香

从录取通知书读出农业为何吃香

对农业来说,各行各业人才选择跨界进入,本身就是吸引力的体现。对学生来说,无论将来是否直接从事农业,在学校里获得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将让人终身受益。 眼下,各地学子陆续收到2025年录取通知书,农业...

林下经济拓宽致富路

林下经济拓宽致富路

盛夏时节,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三道川乡黑龙山林场,一垄垄菌床整齐铺设在林木之间,一株株赤松茸破土而出。近年来,赤城县以赤松茸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生态优势向产业动能转化,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推...

8月1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8月1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今日摘要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今年以来,各地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

房车出行生态在协同中“解锁”万亿想象

房车出行生态在协同中“解锁”万亿想象

“先利他、后利己。”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印象最深刻的话。当前中国需要寻找新流量新经济新密码。这不仅需要我们重新定位传统行业,更需要积极拥抱各方生态,实现互惠共赢。 长期以来,行业对房车的认知停留在 “交通...

浙江万千乡村铺展“共富共美”画卷(活力中国调研行)

浙江万千乡村铺展“共富共美”画卷(活力中国调研行)

丝丝细雨,漫过竹海,空气清冽,流水潺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前,雨珠在绽放的花瓣上跳动,各地游客往来不绝,这里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 20年前,就是在这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