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挪威央行、外资巨头集体出手!

美羊羊2周前商机资源2

当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挪威央行、外资巨头纷纷瞄准中国生物制药或医药服务公司,不少机构大幅加仓,亦有机构在上涨后减持重仓股。

新加坡、挪威主权投资机构出手

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8月29日,GIC加仓和铂医药控股,占拥有投票权股份的6.37%,涉及金额5.11亿港元。

事实上,此次并非GIC首次加仓中国医药企业。今年8月18日,该机构加仓基石药业-B,持股比例首次突破5%,达到5.49%,涉及金额约6.35亿港元。

GIC成立于1981年,负责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是新加坡的主权投资机构。GIC重视科技领域投资,其科技业务集团负责监控和评估行业趋势,并就GIC整体科技投资组合的规模、构成以及合作伙伴战略提出建议;科技投资集团处理大部分早期阶段投资,包括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联合投资和直接投资等方式。

无独有偶,青睐中国医药企业的主权投资机构还有挪威银行(挪威央行)。该机构于8月8日、8月12日、8月13日、8月26日连续加仓凯莱英,合计斥资9912.03万港元,加仓后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有投票权的股份比例为14.71%。

挪威央行持仓_挪威央行最新持股_

除主权投资机构之外,8月29日,英国资产管理巨头施罗德投资集团加仓凯莱英,涉及金额为715.71万港元,加仓之后持股占有投票权的股份比例为17.32%。

对冲基金大鳄出手

此外,华尔街大鳄Steve Cohen 旗下Point 72 加仓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突破5%,多头仓位持股比例占有投票权的股份比例为5.04%,斥资2037.44万港元。

Steve Cohen 为美剧《亿万》的原型,被称为华尔街“对冲基金之王”。他于1994年创办的SAC一度为华尔街收益最高的对冲基金之一,近21年创造了29%的年收益率,管理规模一度达160亿美元。不过,SAC 后续被爆出内幕交易,8名员工被判定犯有内幕交易罪。

2018年禁令解除后,Steve Cohen 将自己的家族办公室转为对冲基金,即Point 72。据报道,他最初的目标是将对冲基金规模做到200亿美元,目前已大大超过。Steve Cohen 在亚洲市场非常活跃,官网信息显示,其在亚洲市场的员工总数超过350人,在中国香港设有办公室,对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股票多有布局。

挪威央行持仓_挪威央行最新持股_

加仓之外,包括富达等在内的外资减持了部分重仓生物医药公司。富达减持了昭衍新药等公司,但其对昭衍新药的持股占拥有投票权股份比例高达10.8%。大名鼎鼎的对冲基金“老虎环球管理”减持了药师帮,减持后持有的股份占有投票权股份的比例为9.7%。

_挪威央行最新持股_挪威央行持仓

权威生物制药交易杂志:中国向全球制药巨头授权交易热度持续

布局中国的医疗健康赛道几乎成了外资的共识,这背后是中国生物技术的厚积薄发。

9月1日,全球权威科学出版集团Springer Nature旗下杂志Biopharma Dealmakers在新闻特写板块发表文章表示,西方制药巨头正“向东进军”,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吸收创新药资产。

2020年—2025年期间,全球11家大型制药公司累计承诺超过1500亿美元用于获取来自亚洲的创新药资产。这1500亿美元中,超过17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股权投资用以获得主要来自中国的创新药资产。

这些公司采购了超过50项创新临床/具备临床条件资产,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2020年—2025年,已披露的全球授权交易和研发合作伙伴关系价值约为每年1700亿~1800亿美元。其间,虽然整体年度交易价值基本持平,但来自中国资产的授权交易价值增长了10倍以上,从2020年的约50亿美元(全球价值的3%左右)增长到2024年的超过500亿美元(全球价值的30%左右),凸显出中国创新增长。此外,中国约占全球临床资产的三分之一,与美国持平,显著领先于欧洲。

文章指出,全球11家大型制药公司在2020—2025年累计为中国交易承诺约1000亿美元,包括约11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股权,占其亚洲承诺的约65%。在此期间,按美元价值计算,BMS、阿斯利康、默克和诺华是在中国最活跃的交易制造商,BMS、阿斯利康和默克各承诺约190亿美元的总交易价值和约20亿美元的预付款,而诺华承诺约120亿美元的总价值和约15亿美元的预付款。

来自中国的创新药爆发背后,是过去十年生物医药投资、治疗领域能力和技术平台的日趋成熟。

新监管政策是催化剂。2015年,中国实施《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随后在2020年修订《药品注册管理规定》,包括加速药品上市注册程序(ADMRPs),旨在加速许多药品的上市节奏。

文章表示,来自中国的授权交易势头可能持续。随着中国创新和临床资产在全球的占比增加,与大型制药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公司提供了有吸引力的融资途径。2025—2030年,多家全球大型制药公司面临“专利数断崖式减少”的情况,他们有动力以来自中国的高质量临床资产来填充其管道。

相关文章

“人形机器人数量或超人类” ?这场对话,信息量巨大

“人形机器人数量或超人类” ?这场对话,信息量巨大

8月17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这场科技体育盛会吸引了五大洲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赛,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同场竞技,汇聚了全...

海外市场生变 游戏出海如何坚持“长期主义”

海外市场生变 游戏出海如何坚持“长期主义”

近日,第三方营销分析平台AppsFlyer发布的《2025游戏App全景观察报告》显示,2020年,游戏类App以57.5%的占比高居榜首,几乎一骑绝尘;到了2025年,尽管其依旧是出海主力,但份额已...

银河证券:9月A股市场有望在流动性驱动下延续结构性行情

银河证券:9月A股市场有望在流动性驱动下延续结构性行情

中国银河证券展望9月市场:基于当前市场走势和政策环境,A股市场有望在流动性驱动下延续结构性行情,关注基本面线索和政策预期。一方面,2025年中报基本披露完毕,业绩线索指引下关注结构性配置机会,业绩呈现...

慕尼黑车展交锋:跨国车企亮剑电动化 中国“整零”企业协同出海

慕尼黑车展交锋:跨国车企亮剑电动化 中国“整零”企业协同出海

“多面性”常常被人用来形容德国慕尼黑,因为慕尼黑是一座既守旧又新潮、既繁华又宁静的城市。2025年9月8日,两年一届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以下简称“慕尼黑车展”)于慕尼黑举办。本届慕...

寒武纪: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 预计全年营收50亿元至70亿元

寒武纪: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 预计全年营收50亿元至70亿元

8月28日晚间,寒武纪(688256.SH)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8月28日收盘价相较于7月28日收盘价上涨133.86%,公司股价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股价涨幅且显著高于科创综指、科创...

全国首张3D打印药品生产许可证来了 机构高频调研7只概念股

全国首张3D打印药品生产许可证来了 机构高频调研7只概念股

3D打印产业进入爆发初期,应用领域的纵深带动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算力租赁热门股创新高 9月10日,协创数据(300857)大涨11.29%,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A股市值达到443.03亿元。最新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