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A、18C、De-SPAC机制 新兴公司多途径谋求港股上市

美羊羊5天前商机资源1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市场热度不断升温,一批来自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新兴企业通过港股上市规则的第18A章、18C章及De-SPAC机制,寻求在港交所上市。

据港交所透露,截至8月底,正在处理的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请有24家,还有12家特专科技公司通过18C章节公开提交了上市申请。

毕马威华南区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合伙人姜健成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市场的优势在于制度包容性,企业对上市过程中的监管问询、上市时间表等均有较为确定的预期。2018年以来,港交所引入同股不同权、18A、SPAC及18C等上市制度,这些改革为港股市场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新股募资,吸引了一批独角兽及高科技公司上市。”

年内10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上市

8月31日,甫康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甫康生物”)递表港交所,拟通过18A规则上市。这是一家专注于开发癌症相关疾病突破性疗法的生物医药企业,凭借多元化的研发管线和逐步落地的商业化成果,甫康生物吸引了药明系、中合生物、九州通等产业资本的投资。

2018年,港交所推出18A上市规则,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为生物科技公司打开了一条至关重要的融资通道。

“生物科技公司存在‘研发投入巨大’与‘盈利周期漫长’两大痛点。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数十年时间与大额资金投入,传统上市规则基本都对企业有盈利或收入规模要求,通过18A上市,企业能够募集资金,推进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扩充研发管线等。这一上市通道成为连接实验室研发与资本市场的一座‘关键桥梁’。”礼瀚投资合伙人许照云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在经历此前的估值回调后,今年生物科技板块显著复苏,IPO上市活动也进入更活跃的发展阶段。年内已有10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上市,如银诺医药-B、中慧生物-B、维立志博-B、映恩生物-B等,这10家企业IPO融资总额为80.5亿港元。2024年全年,仅有4家企业通过18A上市,融资额仅有15亿港元左右。

从研发管线来看,今年登陆港股市场的生物科技公司多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许多企业的核心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距离商业化已不远。

“目前投资者更关注企业的核心技术平台、临床数据进展和商业化潜力,而非单纯‘讲故事’。通过18A上市的企业,其股票名称后须带有‘B’标识,这也提醒投资者这些公司尚未有收入或盈利,存在一定的研发及商业化风险。”许照云说。

10余家公司依18C规则递表

今年5月8日,希迪智驾递表港交所,拟通过18C路径上市。据记者梳理,今年共有五一视界、云迹科技、仙工智能、驭势科技等10余家企业欲依据18C上市规则登陆港交所,不少是在港交所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后首次递表。

其中,希迪智驾、驭势科技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五一视界深耕数字孪生平台;云迹科技、仙工智能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解决方案领域。这反映出港股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也显示出18C章节正逐步成为高科技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

2023年3月,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C章,覆盖人工智能、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食品农业五大领域,旨在协助更多行业公司在港上市。截至目前,已有3家企业通过18C章节上市,分别为晶泰控股、黑芝麻智能与越疆。3家企业均于2024年登陆港股市场,为后续计划赴港上市的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姜健成表示,当前,AI、机器人等企业在赴港上市时,应先考虑自身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情况,确定是否适用18C这样的特殊上市路径。为了更好地筹备上市,企业还需明确自身在行业的定位,界定主营业务在行业中的价值链角色,为业务发展逻辑提供数据支撑。

De-SPAC上市通道渐趋活跃

今年3月10日,找钢集团通过De-SPAC机制登陆港股,这是内地第一家通过这一模式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也是港股第二单De-SPAC上市案例。

SPAC全称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由专业人士发起,本质为一家没有实际业务运作的壳公司,该公司首次公开募集资金上市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并购目标公司,使后者获得上市地位,这一过程就是De-SPAC。

作为一种新兴上市制度,De-SPAC机制的示范效应持续显现,更多科技企业开始关注并选择这一路径。8月26日,激光雷达企业Seyond Holdings Ltd.(即“图达通”)更新招股书,拟与TechStar进行业务合并,通过De-SPAC方式在港上市。图达通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的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供应商,议定估值为117亿港元。

有港股投行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De-SPAC上市方式,能够简化传统上市的审批流程,也无须支付大部分IPO承销费,因而吸引了一些新兴企业尝试。但是,这一过程能否成功,主要依赖于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否有竞争力。

新港股新经济新格局_港股新股分析_

相关文章

碳酸锂期货价格半月跌去20% 是否已见底?

碳酸锂期货价格半月跌去20% 是否已见底?

9月4日,国内期货市场碳酸锂主力合约2511止跌回暖,下午收盘报涨1.05%,收于73420元/吨。不过当日,该主力合约最低跌至71120元/吨,较半月前的90100元/吨高点已跌去约20%。 现...

江苏创新药领跑全国 头部药企业绩与股价双升

江苏创新药领跑全国 头部药企业绩与股价双升

8月11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1至7月,江苏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已达14个,不仅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更在全国同期49个获批创新药中数量占到近三成。 在创新药领域,江苏此前已连续...

9月9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9月9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今日摘要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 习近平回信勉励全国特岗教师代表,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李强...

广州自动驾驶“双雄”二季度报:Robotaxi收入狂飙 中东是下一个必争之地

广州自动驾驶“双雄”二季度报:Robotaxi收入狂飙 中东是下一个必争之地

大规模量产离不开成本下降。文远知行在7月推出了100%车规级的HPC 3.0计算平台,并应用在新一代Robotaxi GXR上。公司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通过提高系统集成度,该平台的量产价格仅为前代的1...

7次延期后 海航控股终于回复上交所问询函

7次延期后 海航控股终于回复上交所问询函

时隔两个多月7次延期回复后,海航控股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姗姗来迟。 8月28日,海航控股披露对上交所《关于对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草案的问询函》的回复,同时调整了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方案。...

“反内卷”成储能行业共识,业内呼吁着眼“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实现产业共赢

“反内卷”成储能行业共识,业内呼吁着眼“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实现产业共赢

数据显示,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储能行业在取得如此傲人成绩同时,产品价格、专利纠纷等方面的问题也引人深思。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近期一封公开信引发关注,其提到“行业的未来理应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