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再现大单 多伦科技计划未来三年内向众擎机器人采购不低于2000台人形机器人

美羊羊2小时前商机资源1

K图 603528_0

多伦科技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9月12日,多伦科技与众擎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多伦科技计划未来三年内向众擎机器人采购不低于2000台人形机器人。这也是人形机器人领域少有的大单。

9月13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伦科技董事长章安强及众擎机器人创始人、CEO赵同阳。

章安强表示:“关于人形机器人落地,多伦科技聚焦细分行业。公司与众擎的合作是基于行业政策需求,我们的目标十分清晰,首先针对车管所、交通安全体验中心推出‘导办’机器人;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推出交通疏导机器人等。此外,机动车查验机器人原型机也已完成研发。”

专注人形机器人专业细分赛道

9月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大单频现。但不低于2000台人形机器人的框架采购意向,在当下人形机器人行业也属少见。

人形机器人目前可分为通用型及专用型两种路线。通用型方向研发重点为以“世界模型”为代表的大脑,而专用型研发重点偏向于本体和小脑。

在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淇元看来:“我们把机器人理解成手机和汽车。众擎把机器人本体做好,给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可靠的本体。在此情况下,众擎把传感器感知到的数据开放给合作伙伴。如此一来,像多伦科技这样的合作伙伴拿到数据后,可以进一步通过算法开发,使用他们的系统集成方式进行处理和使用。简而言之,一个摄像头拍出的照片,不同公司可以拿这种照片分析出不同的结果。”

也就是说,众擎机器人提供硬件和感知数据,与多伦科技这样的合作伙伴共建人形机器人生态。以手机行业类比,众擎机器人提供智能手机,多伦科技等合作伙伴开发App。

人形机器人科幻__人形机器人是什么状态

可以看出,多伦科技与众擎机器人的合作,更偏向于专用型人形机器人。从简单场景开始落地,不断积累数据,逐渐落地越来越多的场景。

目前,多伦科技业务已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围绕“AI+交通”在智慧车管、智慧驾培、智慧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场景经验与市场资源。

对于2000台人形机器人如何“消纳”,章安强表示:“2000台是我们未来三年的规划,将用于车管所、交通安全体验中心等场景。目前,全国有3000多家车辆管理单位,很多城市也建设了交通安全体验中心。此外,公司也将与超大型商业中心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导购、安防巡逻等应用场景。”

章安强补充表示:“多伦科技今年底会在一些大型城市用自主研发的查验机器人去做试点。”

关于查验机器人,章安强表示:“当下,二手车每年过户数已超过新车注册数量,而二手车过户过程中,需要检测汽车是否经过改装、是否有过事故。如此一来,每年2000万台车的过户,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而多伦科技的目标就是由人形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查验。”

众擎机器人产能能否跟上?

关于这2000台人形机器人订单众擎机器人产能能否跟上,赵同阳回复记者表示:“众擎将具备月产500台的产能,2000台的量,以当下众擎的制造能力,差不多三四个月就能交付完毕。”

其具体解释称:“我们正在建设6000平方米的生产制造场地,这个场地将于11月底建成。由于人形机器人行业非常接近于汽车行业,其各类自动化、品质测试都可以从非常成熟的汽车供应链中找到相应的厂商。此外,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是从汽车产业链、手机产业链找‘现成的’。”

就人形机器人应用而言,当下是带算力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更受市场欢迎,还是不带算力的半尺寸人形机器人更适合市场推广?

对此,赵同阳认为:“在家庭场景,五六十万元的人形机器人相当于豪华汽车。在人形机器人性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会阻碍人们去尝试的可能性。因此,众擎希望提供价格足够低,同时安全性足够好,对算力要求并不是特别高的产品,从而进入家庭场景。(例如)教小孩子写作业、照顾人们的情绪等‘动口不动手’的场景。”

在赵同阳看来,这种低成本的方案是极具价值的。

若实现规模化量产,人形机器人成本能否大幅下降?赵同阳认为:“生产3000台人形机器人,成本将较生产300台下降30%至40%;而生产3万台,成本将达到生产300台的二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

另外,人形机器人续航问题也受到业内关注。对此,赵同阳表示:“我们在WRC(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T800就是采用固态电池。其在同样体积、同样大小的情况下,较传统锂电续航要多出一倍。”

不仅是电池,众擎机器人也在通过其他方式提升续航。赵同阳介绍:“众擎能够使用新材料,调整算法、步态,也能提升人形机器人续航能力。比如,通过新材料设计的电机,在同样公里数下,要比传统电机节省20%至30%的(电力消耗)。”

随着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通过固态电池的使用提升安全性及续航,人形机器人或将在不远的将来走入“寻常百姓家”。

光大证券认为,从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的角度看,2025年将是突破性的一年。万台级别的量产将带动下游产业链进入确定性放量阶段,而万台级别的数据采集和训练有望真正解决数据匮乏的难题,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发展。

相关文章

家常菜变“致富伞” 银耳产业化驶入快车道

家常菜变“致富伞” 银耳产业化驶入快车道

作为中国传统的食用菌之一,银耳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享有“菌中之冠”美誉。从被视为餐桌“奢侈品”,到成为百姓家常菜,如今又变成“致富伞”,银耳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还牵动着一座闽东小县的命运。...

玉森新药与四川省现代中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产品合作协议

玉森新药与四川省现代中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产品合作协议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邱思雨记者严曦梦)8月22日,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与四川省现代中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在苏州签署产品合作协议。在当日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双方宣布就“消腺止鼾口服液”与“天丹定眩颗粒”...

硫化锂需求加速释放 上市公司下好“先手棋”

硫化锂需求加速释放 上市公司下好“先手棋”

进入9月份,固态电池领域技术突破消息频现,获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9月5日,固态电池板块指数单日涨幅达7.11%。据悉,作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材料,硫化锂赛道在近段时间...

星奇半导体杨绍辉:聚焦流控与电控核心部件 把握半导体设备需求增长良机

星奇半导体杨绍辉:聚焦流控与电控核心部件 把握半导体设备需求增长良机

9月4日,在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 2025)半导体制造与设备及核心部件董事长论坛上,星奇(上海)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绍辉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半导体产业正处于关键转折...

刘若鹏称形成5大超材料生产基地 光启制造大纲字数多达38亿

刘若鹏称形成5大超材料生产基地 光启制造大纲字数多达38亿

“我们在超材料这一领域攻克了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的世界级难题,在各类先进航空装备中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应用!”7月27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的这番讲话激起了...

中信建投: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已至 把握设备行业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已至 把握设备行业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当前,固态电池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下游需求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正迎来产业化关键期,呈现出市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