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深V”行情再上演!基金经理:长期投资机遇清晰 需警惕短期风险

美羊羊2天前商机资源1

K图 BK1106_0

9月10日,港股创新药板块以大跌开盘,歌礼制药、基石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百济神州、石药集团等集体重挫,A股创新药也同步走低。然而盘中行情的演绎凸显了这一板块的韧性:多只个股低开高走,相关ETF也日内反弹超5%,其中恒生医药板块拉升幅度更为明显。

对于外媒消息的解读,多名基金经理认为:此类政策方向早已有所体现,因此预计不会带来新的实质性影响。然而,即使医药板块韧性凸显,且长期投资机遇已逐渐清晰,但基金经理也提示风险,认为创新药短期扰动难免,对中小市值企业盲目追捧的情绪或将回落,当前可关注产品已上市并贡献业绩,或临床阶段居后、BD(商务拓展)确定性较高的中大型创新药企业。

创新药日内走出“深V”行情

9月10日,A股与港股的创新药板块大幅低开,悲观行情源于外媒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拟对中国的药品实施严格的限制,特别是针对实验室药物。

然而,10日的行情验证了当下创新药板块依旧具备强大的韧性,在早盘低开后,多只ETF迅速回温,如重仓A股市场的创新药ETF一度跌超5.7%,但在持续上涨后截至收盘仅下跌0.51%,创新药50ETF收盘仅跌0.13%;此外,港股通创新药ETF拉升幅度也十分明显,多只基金早盘跌超8%,最终收盘跌幅则在2%以内。

对于外媒消息的解读,平安基金周思聪认为,该报道核心指向美国政府对本土药企引进海外产品(BD,商务拓展)的审查趋严,以及对临床试验数据提出更高要求。实际上,在FDA持续强化监管的背景下,此类政策方向早已有所体现,因此预计不会带来新的实质性影响。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BD合作是大型药企(MNC)常态,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具备全球竞争力。大型药企通过引进外部创新产品管线以丰富研发布局已成为行业常态,当前诸多重磅药物均源于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与MNC的合作。在跨越十年的专利悬崖周期中,中国创新药资产毫无疑问属于全球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标的之一。政治层面的噪声难以扭转BD授权与合作开发的长期趋势。

二是引进中国创新药符合MNC利益,其影响力远超Biotech。MNC作为BD合作的主要受益方,在美国具备更深厚的产业与政策影响力,远非Biotech所能及。尽管对中国创新药的引进与并购或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美国本土Biotech预期,导致其与投资机构承受压力,但MNC基于自身战略与商业利益,仍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三是中国创新药企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优质资产不乏全球买家。即便美国MNC因政策限制放缓引进,欧洲、日本等其他地区的药企仍将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若美国坚持限制中国创新药准入,长远来看可能削弱其在全球制药行业的领先地位。

永赢基金基金经理储可凡也表示,该项政策的推行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本次传言的行政命令针对的是药品而非医疗器械,影响有限。当前,医疗器械有几条核心投资逻辑,与美国政策的相关性不高:一是医疗设备更新政策下,医疗设备招采数据持续高景气;二是医疗“反内卷”之下,医疗器械集采降价压力减小。

_创新药“深V”行情再上演!基金经理:长期投资机遇清晰 需警惕短期风险_创新药“深V”行情再上演!基金经理:长期投资机遇清晰 需警惕短期风险

创新药已有基本面验证

年初至今的创新药行情并非单纯的资金涌入,好转的基本面才是核心催化因素。

2025年上半年,包括恒瑞医药、百济神州-U等多家A股创新药企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港股市场也在同步印证行业活力。此外,有券商机构对39家港股创新药样本的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520.61亿元(同比增长7.66%),归母净利润282.66亿元(同比大增54.37%)。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邱晓旭表示,本轮创新药行情的表层原因是BD超预期,深层原因是产业成熟后,高效研发和高效临床的创新属性被外界广泛认知。预计本轮创新药行情市值增量会大于上一轮医药行情,未来主要看好三大方向:一是创新药,中国创新药企盈利已进入爆发阶段;二是AI医疗,AI医疗将是未来AI的重要领域,且相关标的目前普遍处于低位;三是新周期低位细分龙头,非创新药赛道行业龙头估值依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而在积累一定的涨幅后,估值也是投资端不可忽视的指标。国泰基金基金经理梁杏表示:“我们看估值的时候,第一个还是要拉长时间,从周期的角度去看待才会相对客观。第二个就是因为这些药企它现在盈利还没有转正,估值相对比较高。我们觉得创新药是一个长达几年的大趋势,现在还在上升期,未来随着业绩的兑现,它的估值消化也会比较快。”

亦需警惕短期风险

纵然医药板块韧性凸显,且长期投资机遇已逐渐清晰,但在指数达到近年来高位之际,以及受到负面舆情的影响,多名基金经理表示需要警惕短期波动风险。

储可凡指出,因港股投资者结构的不同,外资机构对于政策风险更加敏感,短期避险情绪或引发部分资金流出。对于创新药,短期波动与不确定性或加大,中长期空间广阔。创新药投资逻辑之一在于国产新药出海加速,有数据显示,2024年,跨国企业引进的创新药中,已有31%的产品来自中国,显示出国产创新药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但正是因为出海成为驱动创新药投资的重要因素,美国拟出台的行政法案或加大出海逻辑的不确定性,对板块估值形成扰动。但短期扰动不改我们对国产创新药崛起的信心。”储可凡表示。

周思聪也认为,一是短期情绪扰动难免,但不改中长期产业逻辑。本轮创新药板块上涨的核心驱动,在于行业步入长景气周期,中国创新药企陆续实现国内医保放量,并整体跨越盈利拐点。尽管近期市场关注点多集中于BD主题,对业绩主线的认知尚不充分,行情仍处于估值修复的第一阶段,中长期趋势并未改变。

二是行情主线或向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切换。随着市场对创新药行业认知逐步深化,此前对中小市值企业盲目追捧、忽视资产质量与BD确定性的情绪或将回落。产品已上市并贡献业绩,或临床阶段居后、BD确定性较高的中大型创新药企业,有望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三是短期调整或是布局良机。“历史经验表明,由突发事件或政策噪声引发的情绪性回调,往往带来较好的加仓机会。建议把握板块震荡中的配置窗口。”周思聪表示。

相关文章

中信证券:AI算力、消费电子、军工、创新药等方向确定性持续增强

中信证券:AI算力、消费电子、军工、创新药等方向确定性持续增强

中信证券表示,市场风格进入高位震荡期。从主题环境来看,综合流动性指标和市场风格特征,市场边际利好因素影响减弱,8月下旬是中报披露密集期,市场预计将回归业绩主线。从催化因素和时序上看,下半年通常是国产科...

我国创新药发展透出哪些新动向?

我国创新药发展透出哪些新动向?

“中国新”正成为“全球新”,国产创新药出海成果丰硕;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从跟随仿制到自主创新,创新药出海见证着中国生物医药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创新...

4天股价翻倍,抗癌概念股全线爆发

4天股价翻倍,抗癌概念股全线爆发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年会将于当地时间5月30日起在芝加哥举行,届时多家药企将发表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尽管距离年会举行尚有月余,但港股市场的抗癌概念股股价表现早已大放异彩。 其中康方...

推动我国创新药加快出海新兴市场(专家观点)

推动我国创新药加快出海新兴市场(专家观点)

自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创新药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当前,该新兴产业处在以模仿式创新为主向全球首创为主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前不久在苏州举行的“中国新药未来之路(T20...

百济神州半年报:扭亏为盈 泽布替尼突破百亿“关卡”

百济神州半年报:扭亏为盈 泽布替尼突破百亿“关卡”

8月6日,百济神州(纳斯达克代码:ONC;香港联交所代码:06160.HK;上交所代码:688235.SH)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业绩报告以及A股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公告。2025年上半年,百...

30日通道正式落地,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再提速

30日通道正式落地,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再提速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30日通道正式在全国铺开。 9月12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受理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